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后迁都到哪里?

(4)根据材料一说出迁都的原因有哪些?

(5)材料二中“北语”和“正音”分别指什么?

(5)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1)北魏孝文帝 (2)材料一的中心问题是迁都,材料二的中心问题是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3)山西大同,河南洛阳 (4)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5)“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 (6)立场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立场二:使鲜卑族丧失了自己的独特的风俗。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北魏孝文帝之口。材料一的中心问题是迁都,材料二的中心问题是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山西大同,后迁都到河南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为了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材料二“北语”指鲜卑语,“正音”指汉语。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站在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使鲜卑族丧失了自己的独特的风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曾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武灭佛”的故事,造成佛教与世俗政权严重对立的主要原因是

A. 佛教传播危及儒学正统习俗

B. 佛教成为农民起义暴动的思想武器

C. 佛教与世俗政权争夺经济利益

D. 佛教教义不符合中国传统习俗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为基础”这一观点的是

A. 王羲之的《兰亭序》

B.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 陶潜的《桃花源记》

D.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查看答案

范缜的《神灭论》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而神存,形泄而神无也。”此观点反映的哲学原理是

A. 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决定物质

C.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 意识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查看答案

某电视剧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场景,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道具是

①书案上放置大量的纸张

②书橱中整齐地排列着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墙上挂有花木兰替父出征的画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那么,汉字的发展顺序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B.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C. 小篆、甲骨文、隶书、楷书

D. 隶书、小篆、行书、楷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