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回顾历史,17、18世纪英国先后两...

阅读下列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回顾历史,17、18世纪英国先后两次引领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为炫耀其强大国力,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展现了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  我们不是没有顾念我们英国的弟兄。我们时常提醒他们,他们的立法机关企图把无理的管辖权横加到我们的头上。我们也曾把我们移民出这里和在这里定居的情形告诉他们。我们曾经向他们天生的正义感和雅量呼吁,我们恳求他们念在同种同宗的份上,弃绝这些掠夺行为,以免影响彼此的关系和往来。但是他们却对于这种正义和血缘的呼声一直充耳不闻。因此,我们实在不得不宣布和他们脱离,并且以对待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的态度对待他们:战即为敌;和则为友。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标和原则,人民就有权力去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这就是我们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却必须改变原来那种政府体制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辛亥革命后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思想精神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

(1)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从政治、经济和科技的角度分析英国能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文献的名称。概括这部文献的发表在当时起到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出现的变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思想精神来源于启蒙运动,这场运动有什么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世界历史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1)政治上,英国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国家,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  (2)《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鼓舞了美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意思相近即可) (3)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官僚士绅到培养近代实用个人趣向(或近代实用人才)。 教学内容:从侧重科技知识转向关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或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 意义: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4)启示:①中国的崛起必先以和平、民主、文明与伟大的历史传统作为旗帜;②经济实力是大国崛起的条件,中国要把握住历史机遇促进自身发展;③通过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④发展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⑤坚持改革开放,继续与他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答对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能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原因包括,政治上: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经济上:通过对外扩张,英国占据了大片的殖民地,成为当时最大的殖民国家,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科技上: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材料内容出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鼓舞了美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是一种培养官僚士绅的制度。……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创办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实用人才,这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之始。”可知,近代中国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是:从培养官僚士绅到培养近代实用人才;根据“新式学堂除开设外语、中文外,把近代西学中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工艺制造、军事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科学技术在课程中成为重要内容,洋务教育逐渐迈向近代化。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开设的新学堂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方面。”可知在教学内容上:从侧重科技知识转向关注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言之有理即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的崛起必先以和平、民主、文明与伟大的历史传统作为旗帜;经济实力是大国崛起的条件,中国要把握住历史机遇促进自身发展;通过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发展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坚持改革开放,继续与他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至18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诗人……(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人类可以成就伟大事业”的新天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海外殖民掠夺的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在这个学期的一位文学巨匠,列出他的两个代表作品。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行者”中到达印度西海岸的代表人物?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新的政治制度”依据的主要法律文件是什么?依据该法律文件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推动欧洲社会巨变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查看答案

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手工工场的普及

B. 人们向往城市生活

C. 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

D. 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查看答案

下表是某同学对工业革命成果的整理,表格中空白处应填入(  )

A. 蒸汽机车    B. 汽车    C. 飞机    D. 内燃机

 

查看答案

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率先进入“现代文明入口处”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法国    C. 英国    D. 俄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