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

岳阳市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想去参观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云南元谋    B. 北京周口店    C. 浙江河姆渡    D. 陕西半坡村

 

B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京人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ACD不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  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

(1)19世纪 90年代,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2)概括出材料中所表达的主张。

(3)为实现这些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三军败绩”指中国在哪一场战争中的失败?

(2)此联中的“求和”指的是什么条约?

(3)请你说出它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造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皆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1)李鸿章在材料一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举一例李鸿章为使中国“自强”而创办的一个企业。

(2)指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断之理……

材料二 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 热血洒东沟千载怒涛应揖伍;忠魂依北阕九原遗恨未平倭。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一“此事”指的是什么事件?此事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中的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人物在哪次战争中牺牲的?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