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博古等人在红军长征出发前,既不作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博古等人在红军长征出发前,既不作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也不作长途行军作战的准备。他们把突围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行动缓慢,始终摆脱不了敌人。

材料二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人员折损过半,只剩3万多人。红一方面军原来准备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调集重兵布成口袋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材料三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

(3)依据材料三,谈谈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3)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析】 (1)据材料一可知,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据材料二“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蒋介石调集重兵布成口袋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可知,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是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3)据材料三“……是我们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可知,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为: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材料二……由此也就决定了必须在反革命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建立根据地,以积蓄、锻炼和发展革命力量,经过长期的斗争,逐步地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与材料一的“建军节”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一条什么革命道路?毛泽东最早建立的根据地是什么?

(3)从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到材料二反映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材料二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国民革命的“目的”和“经验”。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国共联手”是指什么事件?正式“联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国共联手”的“革命”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史论结合是基本的史学素养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

B. 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D. 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查看答案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下列关于长征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④③②    D. 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

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了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已无歧的诗句,这句诗赞颂了工农红军( )

A. 团结一致的精神面貌    B. 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C. 北上抗日的坚定信念    D. 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