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自刎,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无独有偶,在同一年的西...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自刎,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无独有偶,在同一年的西方,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失败者虽一息尚存,但已然无力挑战胜利者对地中海的霸权。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的胜利者是

A. 波斯

B. 马其顿

C. 迦太基

D. 罗马

 

D 【解析】 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与迦太基为争夺西地中海霸权先后进行了三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因此这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罗马人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ABC项与史实不符。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宁宁编写了一部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A. 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B. 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C. 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办案

D. 吠舍在农田里劳动

 

查看答案

《一本书读懂世界史》一书中的“古巴比伦的兴衰”收录了这样一个案例: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阿卜被判割掉耳朵。阿卜被判的法律依据出自

A. 《汉谟拉比法典》

B. 《荷马史诗》

C. 《十二铜表法》

D. 《查士丁尼法典》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

农户

1914一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一1918年

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一1918年

增加4900多万亩

陆军

1914一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一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怎样的经济政治形势?

(2)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 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

材料二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有何积极意义?

(2)为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哪些文章?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什么教训?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盟会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说:“自辛亥革命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后来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 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材料二孙中山说:“文(孙中山名),爱国若命。”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 的口号。1924年 11月一1925年3月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呼吁“打破列强的侵略,,、“废除 中外一切不平等条约”。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 统一,便受害。”他还说:“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 个大责任。”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请结合中国近代有关史实略举一例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