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1405年,郑和开始了伟大的远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

材料一: 1405年,郑和开始了伟大的远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        

——《明朝的那些事儿》

(1)根据材料,概括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材料二:郑和与哥伦布远航对照表

项  目

郑和

哥伦布

首航时间

1405年

1492年

船数

200多艘(大型宝船62艘)

3艘

 

 

 

 

 

 

 

(2)据表史实,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郑和作为“世界海洋第一人”,有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4)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平等交流;友好往来等。(任意两点) (2)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时间早,规模大。 (3)坚定的理想信念,吃苦耐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等。(意思相近即可) (4)密切了中国与海外诸国友好往来,增进中国人民和亚非人民友谊;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解析】(1)根据材料“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可以概括出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有: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平等交流;友好往来等。 (2)据表史实“郑和首航时间是1405年,哥伦布首航时间是1492年”,可以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时间早。根据“郑和的船数200多艘(大型宝船62艘),哥伦布的船数3艘” 可以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规模大。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不怕风险,勇于开拓,不断探索,他拥有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吃苦耐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等值得我们学习。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下图)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1)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史实。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3)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一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也。”

⑴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

⑵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在唐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产生了什么危害?

(4)随着新课程改革,各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

 

查看答案

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材料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   代

措施

作用

明朝(明太祖)

A

加强了皇权

清朝(雍正帝)

B

它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哪一政治制度?

(2)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请完成材料三表格中A,B两处的填空。

A:

B: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查看答案

观察漫画,分析大清国不开门导致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A. 监督群臣言论    B. 实行八股取士    C. 制造文字狱    D. 设置厂卫机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