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提高了进士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也。”

⑴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

⑵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在唐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产生了什么危害?

(4)随着新课程改革,各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

 

(1)科举制度,隋朝。 (2)唐太宗完善科举制,明经、进士科最重要;吸纳人才,巩固了政权; (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败坏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 (4)有助于改变单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唐太宗时期,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可知是科举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2)根据材料一的“唐太宗时期,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二科最重要,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唐太宗完善了科举制,明经、进士科最重要。科举制吸纳了人才,巩固了政权。 (3)根据材料二的“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明朝的八股取士使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攻读经书,不求实际学问,败坏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 (4)随着新课程改革,各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考试形式发生变化,有助于改变单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材料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   代

措施

作用

明朝(明太祖)

A

加强了皇权

清朝(雍正帝)

B

它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哪一政治制度?

(2)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请完成材料三表格中A,B两处的填空。

A:

B: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查看答案

观察漫画,分析大清国不开门导致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A. 监督群臣言论    B. 实行八股取士    C. 制造文字狱    D. 设置厂卫机构

 

查看答案

某同学拟办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图所示的一些素材,由此判断手抄报的主题是 (   )

A. 民族关系的发展

B.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封建社会的危机

 

查看答案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A.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 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