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 ...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不久,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机电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网

材料三   据统计,在20世纪初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5%-10%是依靠采用新技术获得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比例已上升到60%-80%。90年代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0%-80%。

——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  科技革命的双重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中机器动力是如何演进的?

(2)材料二所涉及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迈入什么时代?据材料指出这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体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

(4)参考材料四,就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与挑战再各举一例。据此说说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1)从人力、水力、风力向蒸汽动力的发展;(或最初人们通过发明机器,使用人力、水力、风力进行工业生产,后来发展到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蒸汽机,并在各行业中运用。) (2)电气时代;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等等。(围绕生产和生活谈,有理即可) (3)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率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比重不断上升。 (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增大了网络诈骗的风险等;(开放性题,选取科学技术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回答,有理即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解析】(1)据材料一的“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前的机器动力是人力、水力、风力,工业革命中的机器动力是蒸汽动力。由此可见,工业革命中机器动力的演进过程是:从人力、水力、风力向蒸汽动力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的“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可知材料二所涉及的工业革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据材料二的“出现了集中供电的发电厂,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机电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是: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等等。 (3)根据材料三的“在20世纪初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5%-10%是依靠采用新技术获得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比例已上升到60%-80%。90年代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0%-80%。”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率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比重不断上升。 (4)根据材料四的“科技革命的双重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增大了网络诈骗的风险。总之,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泛人民的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扩大会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

(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现职。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专题知识结构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共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特殊地位?

(2)材料二为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社公布的《国共合作宣言》,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宣言的发表有何意义?

(3)在材料三“知知识结构图”上A、B且两处分别填写相应的历史事件。实现转折后,我党探索出一条什么新的社会义建设道路?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1)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下列图标所代表的国际组织能突出体现并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是

A. 北约     B. 华约

C. 世贸组织     D. 联合国

 

查看答案

下面年代标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选项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从来还没有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为改变这一状况,1933年罗斯福开始

A. 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 对外进行武力扩张

C. 全盘推行国有化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