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泛人民的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阅读材料,回答...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泛人民的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扩大会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

(一)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

(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现职。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专题知识结构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共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特殊地位?

(2)材料二为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社公布的《国共合作宣言》,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宣言的发表有何意义?

(3)在材料三“知知识结构图”上A、B且两处分别填写相应的历史事件。实现转折后,我党探索出一条什么新的社会义建设道路?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有何认识?

 

(1)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标志着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遵义会议的内容。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社公布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全民族抗战。 (3)根据材料三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专题知识结构”图,可以看出挫折A发生在1958——1966年之间,转折B发生在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1960年,我国错误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故A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故B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1)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下列图标所代表的国际组织能突出体现并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是

A. 北约     B. 华约

C. 世贸组织     D. 联合国

 

查看答案

下面年代标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选项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从来还没有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为改变这一状况,1933年罗斯福开始

A. 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 对外进行武力扩张

C. 全盘推行国有化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查看答案

1929年,斯大林喊出了一个口号:“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吧!”为此他

A. 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 制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计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