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请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处理复杂关系、解...

请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处理复杂关系、解决复杂矛盾一以贯之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模式,是周恩来辩证思维方式的实践范例。

(1) 材料一中求同存异的方针最早提出是在哪次会议上?这一方针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原则?

材料二 美国总统尼克松跨过太平洋,开始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破冰之旅”,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了一句载入史册的名言:“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2) 材料二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署了哪一文件?这一文件的签署有何意义?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在香港主权问题的谈判时,直言对撒切尔夫人说:“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哪一天?这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成功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万隆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1997年7月1日 一国两制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解析】(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求同存异”的方针最早是由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这一方针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这一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1997年7月1日;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成功回归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图一反映了三大改造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试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2) 图二是1958年我国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你相信图二中1958年的粮食产量是真的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3) 从图三你可以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么?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

(4) 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查看答案

1、图2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

 

查看答案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是

A. 袁隆平    B. 邓稼先    C. 李四光    D. 钱学森

 

查看答案

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社会保障制度

 

查看答案

小明同学想去参观“大包干纪念馆”,他应该前往

A. 北京    B. 深圳    C. 安徽凤阳小岗村    D. 上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