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这使得资本主义的新秩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种种的不满,20年代这个新秋序逐渐瓦解,到30年代又为新的国际危机所替代。正如法军元帅福煦所预言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材料二国际斗争永远都是这样……昨日还是坚定的盟友……现在却完全恢复老样子……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同盟国之间迅速变脸,演化出了冷战。

材料三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几十年来,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1)材料一中“资本主义的新秩序”指的是一战后形成的什么国际格局?依据材料分析“新秩序”为什么不能长久?

(2)材料二反映了美苏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3)材料三中,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反映了美国怎样的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2)由联合到对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3)多极化趋势;极力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谋求进一步发展。 (4)以经济实力为依托的国家综合实力。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一战后的统治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美苏之间的关系由战时联合到二战后开始对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战后的对峙局面形成了两极格局。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是向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中“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可知,美国想极力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谋求进一步发展。 (4)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以经济实力为依托的国家综合实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大致可分为三类人:第一类人是读书人,官吏都由这类人产生;第二类是农民;第三类是各种工匠,其中包括商人。关于读书人的考试,全国会试在北京,录取者给予最高学位。读书人所学的东西是一些修身治国的道理,加进去中国的历史常识。在北京会试录取的人由皇帝委派官职。这些人组成全国重要的官府衙门。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材料二1933年,美国政府与农场主签订合同,犁掉小麦、棉花各1000多万英亩,以及玉米900多万英亩。政府购买和屠宰了2300万头牛、600多万头生猪,将其当肥料。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搞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中,读书人是通过什么制度成为官吏的?归纳这种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有何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

(4)综上所述,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我国新疆罗布泊上空一声炸响,一朵蘑菇状的烟云冉冉升起……我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打破核讹作。

材料三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7年,20世纪70年以后为3,-5年。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在1950一1970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

(1)材料一中图1和图别反映的是什么科技发明?图2使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的“一声炸响”是指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材料三反映了科技与经济有何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05年,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海行动开启。期间,明政府船队曾三次遣使访问菲律宾群岛诸国。1417年,菲律宾群岛上的苏禄三位国王率领眷属、侍人共340多人组成庞大的友好使团回访明朝,受到永乐帝的空前礼遇。

材料二1895年4月10日,马关春帆楼,中日两国代表举行第五轮谈判。伊藤博文:“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辩?"

伊藤博文:“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材料三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航海行动”指的是什么?该“行动”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最终签署的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中国与哪国交涉“主权问题”?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对外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在太空中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这是下列哪一技术的成功应用

A. 空间技术

B. 原子能技术

C. 生物工程技术

D. 电子计算机技术

 

查看答案

二战后,欧洲经济濒于崩溃,为帮助欧洲复兴,美国实行了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约,,

D. 建立“华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