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题文)“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言论产生的背景...

(题文)“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A. 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B.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C.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D. 春秋时期孔子思想不受统治者欢迎

 

C 【解析】依据“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信息可知,这段话的含义是:凡是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内的,不是孔子所传下来的学问(儒家),要断绝他们的进身之道(诸子百家之学),不要使他们的学说并进,也就是说要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使诸子百家学说不行于世断绝其进身之路,以儒家的方法治国,C项符合题意;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和题干材料的内容刚好相反,A项不符合题意;“百家争鸣”是多个思想流派同时存在,B项不符合题意;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很受统治者的欢迎,D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5月14日~15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详细诠释了从古至今“丝路精神”的延续与积淀。下列历史人物中,对最早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 玄奘    B. 张骞

C. 鉴真    D. 郑和

 

查看答案

下图是江苏镇江出土的青铜器宜侯夨(cè)簋(guǐ)。簋内壁的铭文是迄今所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唯一记载分封制的重要文献。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查看答案

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材料一: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 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材料二:这一湾浅浅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        

——温家宝

我们对此表示,欢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代表性人士同我们开展交流和对话,共同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胡锦涛

⑴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谁?

⑵“母亲”是按什么伟大构想接它回来的?

⑶材料二中胡锦涛主席所提到的“九二共识”,其内容是什么?

⑷假如海峡两岸中学生要在暑假期间举办一次联谊活动,请你为其写出一条宣传标语。

⑸通过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材料1:外交,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通过互相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派遣或者接受特别使团,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用谈判、通讯和缔结条约等方法,处理其国际关系的活动。

材料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3.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4.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苏联试图迫使中国将自己的外交政策纳入苏联全球轨道。尤其是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这使得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

                                 ——《苏联的霸权主义》

⑴ 请列举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⑵ 材料2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

⑶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3中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⑷结合材料4,回顾中美、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你有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