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题文)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

(题文)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 郑和

B. 玄奘

C. 鉴真

D. 张骞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曾经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新航路的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鸦片战争

 

查看答案

某校同学以“民族主义”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民族主义的兴起)

材料一

拿破仑执政后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促进了革命原则在粮个欧洲传播……对被占领国家的掠夺和压迫使欧洲人民很快放弃了对拿破仑的幻想,民族主义以一种反对他国霸权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形式在拿破仑所占领的欧洲兴起。

——张旭瑞《西方文明简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战争对当时被占领的欧洲各国带来的影响。

(民族主义与一战)

材料二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中的刺杀行为。

(民族主义在战后)

材料三

签字仪式在镜厅举行,讽刺的是,镜厅正是1871年俾斯麦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的地方。现在,德国代表团要在这里终结德意志帝国。

——张旭瑞《西方文明简史》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对德国的战后处理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恩格斯《反杜林论》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全部问题就在于“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

——《列宁全集》第41卷

材料二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感到陌生。

——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恩格斯和列宁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

(2)材料二中“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又是如何认识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

 

查看答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冋答问题:

材料一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材料三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组织形式、斗争目标方面有哪些新发展。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查看答案

小明打算通过实地参观著名的古代人类遗址来感受古老文明的魅力,了解历史发展的轨迹。下面是他选取的四处遗址,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金字塔遗址

图二古代巴比伦城遗址

图三克里特岛宮殿遗址

图四殷墟遗址

(1)如果要把这四处遗址分成两类,应该怎样分?并写出分类标准。

(2)在图一和图四的遗址当中都可以看到神秘的古老文字,这些古老文字反映的共同的人类发展阶段是什么?

(3)如果你是小明,参观完后你会有怎样的感受?除了实地参观考察了解历史外,小明在学习中还有哪些了解历史的途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