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题文)“条约的网络编成了所谓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

(题文)“条约的网络编成了所谓条约制度: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个制度的起点正是□□□□后的第一组条约。这段材料的空格处应填写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解析】根据材料,由“改变中国制度的起点性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河南是文物大省,既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源于河南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①殷墟

②龙门石窟

③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④“天地之中”建筑群

⑤豫剧

⑥少林功夫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请把以下关键同组合起来,用80〜120字的小短文叙述这一史实,题目自拟。

(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慕尼黑会议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苏联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诺曼底登陆德国无条件投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欧洲和美洲的商人在18世纪建立起了广泛的洲际贸易网,为19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人带着工业产品去西非海岸换取奴隶,而奴隶又被运往大陆出售,最后种植园的产品又出口到欧洲。

——理查德•奥弗里《泰晤士世界历史》

材料三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动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1)材料一中是如何看待新航路开辟的?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洲际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影响。

(3)依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出现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3)根据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曲折发展的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决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