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下列各项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下列各项中与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直接相关的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诗句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句诗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重要性,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查看答案

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的全体之攻击”。

材料三伴随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当今世界实际形成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竟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两次会议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形成了哪一体系?有人说这一体系不能长久存在下去,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中《北大西洋公约》成立的北约组织,是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哪一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该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该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

(3)从材料三看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暂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查看答案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请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世界的发展。

材料二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材料三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才400年。400年来,它从欧洲汲取营养,发展自己;118年来,它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请回答:

(1)英国是较早崛起的世界性大国,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对英国崛起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件大事。

(2)导致材料二中俄国“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的这场改革是什么?这场改革的原因和作用分别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有哪些事件促成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写出两点即可)

(4)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通过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可以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获得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在一定意义上是先进中国人积极探索从救国到复兴道路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1)材料一中的“自我疗伤”和“猛药重治”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事件?请写出他们各自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国情“对症下药”,找到的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确定的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4)材料中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

——顾炎武

材料五“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指出人物A和人物C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的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你知道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什么吗?明朝的八股取士有什么危害?

(5)从材料五中可看出汉代以后中国出现了一切“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概述其原因。

(6)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