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据此判断其主要目的
公共建筑 | 新道路 | 新桥梁 | 新机场 | 地下水道 |
12.2万幢 | 66.4万英里 | 7.7万座 | 285个 | 2.4万英里 |
A. 恢复工业生产
B. 缓解就业压力
C. 兴办公共工程
D. 推广科技成果
下图为俄国(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新经济政策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斯大林模式
乔治在1865年间进行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他当时可能会经历到的情景是
A. 乘坐火车观赏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沿途美景
B. 看见俄国地主正在为买卖农奴而讨价还价
C. 参观日本的新式学堂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D. 晚上坐在旅馆的电灯下给家人写旅游感受
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A.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C. 火车、轮船的出现
D. 内燃机的发明
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说: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它对外战争
A.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 为了争当世界霸主
C. 为抢占殖民地
D. 促进西欧城市的兴起
“15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沿岸……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这里的“新大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A. 开始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
B. 开始成为世界霸主
C. 发展缓慢,开始走下坡路
D. 终于成为殖民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