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为俄国(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重...

下图为俄国(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新经济政策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斯大林模式

 

B 【解析】依据题干的时间是1921-1925,结合题干的曲线图内容可知,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量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粮食的产量,B项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的战争,A项不符合题干的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发展科技的革命,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C项也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斯大林是在1925年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此时期还没有形成斯大林模式,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乔治在1865年间进行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他当时可能会经历到的情景是

A. 乘坐火车观赏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沿途美景

B. 看见俄国地主正在为买卖农奴而讨价还价

C. 参观日本的新式学堂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D. 晚上坐在旅馆的电灯下给家人写旅游感受

 

查看答案

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A.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C. 火车、轮船的出现

D. 内燃机的发明

 

查看答案

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说: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它对外战争

A.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 为了争当世界霸主

C. 为抢占殖民地

D. 促进西欧城市的兴起

 

查看答案

“15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沿岸……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这里的“新大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A. 开始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

B. 开始成为世界霸主

C. 发展缓慢,开始走下坡路

D. 终于成为殖民帝国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创立了一种世俗主义的、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主要是因为

A.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天圆地方”说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人的作用

C. 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 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