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关于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属于少数民...

关于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属于少数民族主动学习先进的汉文化而进行的改革

B. 都为大一统局面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C. 都加速了封建化进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 都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制都是古代史上著名的改革,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主动学习先进的汉文化而进行的改革,A项不是三者的相同点;忽必烈改制为大一统局面的实现奠定了基础,B项也不是三者的相同点,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D项也不是三者的相同点,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A. 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B.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C.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D. 春秋时期孔子思想不受统治者欢迎

 

查看答案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应该是什么朝代开始

A. 夏朝

B. 西周

C. 东周

D. 商朝

 

查看答案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决定之所以非常复杂,就是因为它是官僚机构的改革方案。地主方案简单,一切土地归地主。农民方案很简单,无须赎买,就得到全部土地,唯独专制制度的方案带有妥协性,错综复杂。没有政府的参加,这个方案就无法实现。……无论从哪一方面去研究1861年的改革,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是一条在所有可能向新制度发展的道路中最缓慢的道路。

——波波夫《俄国一八六一年“伟大改革”的内幕》

材料二在明治改革年代,他们……积极认真地学习欧美的长处,实行一系列重大有效决策——坚决摧毁了幕府封建体制,大力殖产兴业和扶植私人资本,重视开发民智和发展近代教育,……但明治年代的富强之中有隐忧、有阴影。

——-齐世荣主编《日本:速兴骤亡的帝国》

材料三(有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罗斯福时代1929-1945》

材料四阅读下图“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简表”

 

 

 

国家

日本

联邦德国

意大利

法国

美国

英国

增长率(%)

9.6

6.7

5.6

5.3

3.5

2.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61年改革为什么是“一条在所有可能向新制度发展的道路中最缓慢的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明治年代的富强之中有隐忧、有阴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不应消灭”与“改进和补充”分别指什么?并说明“罗斯福的经济理论”给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你能从表中得出什么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美国、日本相比,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一点明显不同,这一点不同是什么?

 

查看答案

所谓大国,是指世界强国,即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起,对世界整体发展和格局变化有着重大影响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二美国成为强国的历程始于18世纪末,结束于20世纪初。美国……东西两侧濒临大洋,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独立革命期间,它利用英法矛盾,获得外援并赢得独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扩大生产和黄金储备;战后又在军事高科技领域不断创新,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早实行而且最有连续性的成文宪法,宪政体制稳定。……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不断补充的人才,各种文化的碰撞,融合和发酵,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李剑鸣《美国历史》

材料三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25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西欧的繁荣来源于竞争性的、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的和私营企业制度的经济。但是几乎在所有的国家,这一时期的繁荣也都不同程度上伴随着广泛的经济计划、系统的政府干预,以及用以克服竞争性资本主义和商业周期的不稳定的社会服务体系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四在各国走向繁荣昌盛的途程中有一些共同的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对这些共同因素的偏离,不论这种偏离朝向哪个方向,总会招致逆转和挫折。通观500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发展历程,这些共同的要素大致包括以下这些:

(1)确立了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2)建立了法治;

(3)实行宪政民主;

(4)保证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

(5)“橄榄形社会结构”的逐步形成(中等阶层的兴起使传统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形社会”转化为现代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哑铃形社会”通常是不稳定的、充满了动乱,而“橄榄形社会”则趋于稳定

——吴敬琏《从<大国崛起>看各国富强之道》

(1)材料一中,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经济中居于什么地位?根据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崛起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5年间”西欧经济增长的原因。

(4)综合材料,当前我国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可以从各国崛起的历史中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既有辉煌的过去,也饱受过近代的屈辱,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材料三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四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均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

材料五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特别是改革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一的四幅图片,概括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说出“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材料四指的是哪一事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图5、图6所代表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6)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外交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