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

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

市富琳全公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反对全球化)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1)据材料一归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材料三中“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为何反对全球化?

(4)你认为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应持何种态度?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动,新的国际贸易体系(或贸易原则)的建立:全球公司的诞生。 (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工作岗位)的流失, (3)认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侵犯、影响了穆斯林的生活,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可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动;新的国际贸易体系(或贸易原则)的建立;全球公司的诞生。 (2)根据材料二“……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根据材料二“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根据材料二“……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工作岗位)的流失。 (3)根据材料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可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认为西方文化和价值现念侵犯、影响了穆斯林的生活,因此,他们反对全球化。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种现象,中国应该积极应对: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因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反映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内容。

(3)材料三中邓小平看待农村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一向以汉唐为骄傲,宋朝则争议颇多。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在不堪言状的分裂与堕落之后,中国又重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来。这一个中央,却以他特殊的姿态出现于历史。与秦、汉、隋、唐的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之富强,而这一个统一却始破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第一次用“积弱积贫”这一词来评价宋朝。

国内外也有许多史学家给宋代以极高的评价,甚至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实史专家邓广铭教授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美国学者罗兹黑菲在《亚洲史》中这样评价宋朝:“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看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对宋朝的评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或观点),,并就所拟论题(或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需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人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材料所述内容反映出

A. 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金融领域

B. 世界格局变化影响国际经济秩序

C. 发达国家退居世界经济次要地位

D. 发展中国家能决定世界经济格局

 

查看答案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天赋人权

B. 民主共和

C. 君主立宪

D. 权力制衡

 

查看答案

在雅典民主政体确立后一段时间,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B. 公民尚不具备政治权利

C.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D. 贵族完全垄断国家政权什人城区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