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

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B. 抗美援朝

C. 解放西藏

D. 大炼钢铁运动

 

B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显示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黄继光“邱少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黄继光和邱少云在战役中壮烈牺牲。所以答案选择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继续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经历了两次分地,即“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二者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 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 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查看答案

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为了现实。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C. 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D. 结束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查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指新中国(  )

①实现国家独立自主  ②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③成为现代化强国   ④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2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强调说:“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并且一般情况下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张建华《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与反动

材料二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帕尔默·科尔顿

材料三 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四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摘编于《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中哪些改革使该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2)根据材料三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l921年后俄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1年前后其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3)材料四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就任总统的?凯恩斯所说的“现行制度范围内的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

(4)上述改革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近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心的改变”。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表面上看是走捷径,其实是走不通的。

——摘自《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近五十年,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人心的改变”是指什么?请举近代欧洲影响 “人心改变”的史实(事件)一例。(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上半期西方国家实现 “政治制度的改变”与“器物的改变” 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西方近代化的一般过程?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中感觉不足的中国人分别做了怎样的尝试。

(5)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的近代化进程,你有怎样的发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