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2月1日,亚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2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强调说:“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并且一般情况下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是给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张建华《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与反动

材料二 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帕尔默·科尔顿

材料三 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四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摘编于《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中哪些改革使该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2)根据材料三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l921年后俄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1年前后其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3)材料四中罗斯福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就任总统的?凯恩斯所说的“现行制度范围内的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

(4)上述改革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国家(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改革要符合国情,政策应随形势的变化而调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材料中涉及到美国罗斯福新政、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新经济政策,但是改变国家性质的有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第(2)问,主要考查俄国新经济政策,数据表格中的“1921年”产量的增长,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第(3)问,主要考查1919—1933年经济的相关史实,依据“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19—1933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由于在胡佛“自由放任主义”的措施下,没有能够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在此情况下罗斯福提出“新政”就任美国总统,结合新政的内容与特点,可知“现行制度范围内的明智试验”指的是国家(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分析的能力,本题所涉及的材料的主题是“改革”,联系材料中的几个国家的改革,可以得出改革要符合国情,政策应随形势的变化而调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心的改变”。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表面上看是走捷径,其实是走不通的。

——摘自《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近五十年,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人心的改变”是指什么?请举近代欧洲影响 “人心改变”的史实(事件)一例。(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上半期西方国家实现 “政治制度的改变”与“器物的改变” 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西方近代化的一般过程?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中感觉不足的中国人分别做了怎样的尝试。

(5)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的近代化进程,你有怎样的发现?

 

查看答案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官员贪腐开创了监察制度并不断加以强化。

                                ——摘编自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中央集权,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指出秦汉开创和加强了监察制度,那么秦朝和西汉在中央分别设立了什么监察官职?

(3)材料三是对什么制度的评价?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乾嘉学派是清代中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以考据为治学方法的学派,扬州学派是其重要分支。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汪曾祺

B. 张若虚

C. 朱自清

D. 阮元

 

查看答案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作家和剧作家。下列作品出自汪曾祺的是

A. 《春江花月夜》

B. 《说扬州》

C. 《晚翠文谈》

D. 《我是扬州人》

 

查看答案

有一位新罗人,在大唐留学,考中进士被朝廷授予官职,曾在扬州任都统巡官,他的诗编成《桂苑笔耕集》。他是

A. 崔致远

B. 吴征镒

C. 马可·波罗

D. 阿倍仲麻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