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

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 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邗沟    D. 通济渠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涿郡到洛阳一段就是最北端的永济渠,故答案是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使南北重新统一         B. 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 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查看答案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

A.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 加强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

C. 加强南北交通

D. 消灭南方的陈

 

查看答案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使国家重新实现统一的皇帝是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图中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该时期的工业成就有何影响?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目的。

材料三:(如下图)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的哪一领域?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新中国政府对其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                      》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三: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材料二①横线处是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3)从材料二看党和国家实行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中概括这次改革完成的意义?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