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使南北重新统一         B. 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 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重新统一南北,开通了古代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隋炀帝时期正式创立科举制度;但是隋炀帝实行暴政,导致隋朝短暂而亡,选项B不符合隋炀帝的史实;因此隋朝“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选项B;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不包括

A.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B. 加强南北经济和文化联系

C. 加强南北交通

D. 消灭南方的陈

 

查看答案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使国家重新实现统一的皇帝是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图中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该时期的工业成就有何影响?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目的。

材料三:(如下图)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的哪一领域?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新中国政府对其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                      》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三: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材料二①横线处是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3)从材料二看党和国家实行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中概括这次改革完成的意义?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查看答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向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材料二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纲领?它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令人激动的场景发生的时间?请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3)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