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派全盘建设的事业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洋务派全盘建设的事业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现就洋务派的军事建设,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年    份

举      措

咸丰十一年(1861)

恭亲王奕、文祥托总税务司赫德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水师来华创设新水师

同治四年(1865)

李鸿章、曾国藩设江南制造总局于上海

同治五年(1866)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同治九年(1870)

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

光绪元年(1875)

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

光绪二年(1876)

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驾船

光绪六年(1880)

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光绪十一年(1885)

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

光绪十四年(1888)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动机”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付诸实践的。

(2)据材料指出,洋务派的中央和地方代表人物分别有哪些?

(3)据材料概括洋务派进行军事建设的方式有哪些?

(4)上述材料和问题表明洋务派要改变当时中国在哪一领域的落后局面。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中央:奕 地方: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 (3)聘请外国人才;设立专门学校;派遣留学生;成立近代海军;(意思相近即可) (4)军事科技。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开展了洋务运动。 (2)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的中央的代表是奕䜣,地方代表人物分别有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 (3)根据材料“聘请英国海军水师来华创设新水师”“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和“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驾船”的内容可知,洋务派进行军事建设的方式有聘请外国人才;设立专门学校;派遣留学生;成立近代海军。 (3)根据上述材料的内容以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要改变当时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落后局面,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开展洋务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腐朽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右图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A.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查看答案

“中国人口约为4 亿5 千万,列强要求中国赔款4 亿5 千万两白银,用意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纳1 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表明农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②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③表明农民对封建统治抱有一定幻想 ④清政府“招抚”政策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B. 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C. 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 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查看答案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