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材料二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1)材料一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还在哪次会议中展示了他外交家的风范?此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中国:周恩来;印度:尼赫鲁。意义: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他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随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材料一中的“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中国:周恩来;印度:尼赫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是: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因此,材料二中的“重大会议”指的是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在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中展示了他外交家的风范;影响是: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新中国50年代的外交成就。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如,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且对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原则已经成为当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955年在______________的万隆召开,是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_____参加的_____________会议。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团结与合作。

 

查看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新中国奉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题文)(2016年潍坊卷)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

A. 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B. 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 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D. 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