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题文)(2016年潍坊卷)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

(题文)(2016年潍坊卷)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

A. 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B. 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 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D. 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求同存异”体现了中国政府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BCD和“求同存异”方针无关,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毛泽东语录,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毛主席语录“应当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5年万隆会议上

C.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查看答案

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里的“同”包括

①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相同

②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③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④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愿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的情景。该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国力强大

B. 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 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是1953年我国首次提出的

B.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 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的关系

D. 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 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