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

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回访中国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 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与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这是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A. 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

B. 建立外交关系

C. 友好结盟

D. 联合中国,对抗苏联

 

查看答案

下面材料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

C. 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

D. “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化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书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村中的一系列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邓小平称之为“农民的伟大创举”,在这种制度下,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把经营权即耕种权承包给农民家庭。虽然开始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但由于它顺应民心,得民意,故犹如长江之水,滚滚东流,不可阻挡,不可抗拒,迅速普及神州大地。农村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衣食温饱问题,而且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邓小平把它称之为“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其意义不限于农村,它使我国整个工业化的道路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摘编自田纪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

以下结论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划“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C”。

(1)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人民公社的弊端,解放农村生产力。______

(3)中国农村改革让农民重新拥有了对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______

(4)中国农村改革由于顺民心,得民意,改革一开始就顺利展开,并迅速普及神州大地。______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______。

 

查看答案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下麦田、进农家。他感慨地说:“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1978年小岗村民的梦想是(    )

A. 建成小岗经济特区    B. 中央进行经济救济

C.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D. 建立农村乡镇企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