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探究二  经济篇

(3)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水稻和粟,你知道在宋代从越南引进农作物叫什么

(4)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唐代生产工具创新和改进方面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发展。

探究三  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5)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  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行省制度(2)C (3)占城稻。 (4)唐朝:青瓷、白瓷、唐三彩;宋朝:景德镇瓷都、五大名窑、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5)宋词;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或火药的广泛运用)。 (6)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题意的关键词“元朝”、“地方”,结合课本所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行省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2)依据题文“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反映了科举制“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体现了考试的公平竞争。C符合题意。ABD在题文的观点中没有体现。 (3)依据题文“宋代从越南引进农作物”,结合课本所学,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江南地区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4)依据题文列举“唐朝生产工具的改进”。结合课本所学,唐朝农民改进耕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促进农耕的发展;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提高了人们的抗旱能力。生产工具的改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第一问依据题意“宋、元时期”“文学表现”结合课本所学,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元朝主要文学形式;第二小问依据题意“科技成就”,结合课本所学,宋元是我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6)结合材料从元朝的行省制、宋元的科技文化等,结合所学知识,和当前的现实得出答案: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材料二 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朝代

发展概况

   

设置进士科

唐朝

进士、明经最重要;②   、武举出现 

宋朝

重③    ;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明朝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文体是④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中国的科举制?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 抗击外国侵略成绩卓著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查看答案

在某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出示了中国古代几个历史阶段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词组。下列词组中,概括了康雍乾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A. “繁荣开放的社会”    B. “经济重心南移”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盛世潜伏危机”

 

查看答案

(题文)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封建制度的完善    B.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君主权力的强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