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材料二 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朝代

发展概况

   

设置进士科

唐朝

进士、明经最重要;②   、武举出现 

宋朝

重③    ;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明朝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文体是④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中国的科举制?

 

(1)①隋朝 ②殿试 ③经义 ④八股文 (2)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举。 (3)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科举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但科举制后期发展成为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洞,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1)根据材料一“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和“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以及“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的信息可知,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是①隋朝 ②殿试 ③经义 ④八股文。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举”的内容。 (3)综合以上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科举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但科举制后期发展成为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洞,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 抗击外国侵略成绩卓著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查看答案

在某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出示了中国古代几个历史阶段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词组。下列词组中,概括了康雍乾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A. “繁荣开放的社会”    B. “经济重心南移”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盛世潜伏危机”

 

查看答案

(题文)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封建制度的完善    B.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君主权力的强化

 

查看答案

从元朝开始,历代中央政府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都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和清朝管辖西藏地方事务的机构或官员分别是(  )

A. 宣政院、伊犁将军    B. 澎湖巡检司、乌里雅苏台将军

C. 宣政院、驻藏大臣    D. 澎湖巡检司、驻藏大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