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A. ...

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A. 玄奘西行    B.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C. 唐蕃和亲    D.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解析】根据题干“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D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冲突;B项是民族之间的对抗;C项是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吐蕃之间的友好往来,符合题干的“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内容,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有(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

①魏征直言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玄奘西游 ④任李林甫为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  )

A.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 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C. 励精图治,注重节俭    D.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材料三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查看答案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