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抗美援朝。彭德怀。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土地改革。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准备条件。 (4)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有助于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 【解析】(1)依据图一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开国大典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 (2)依据图二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政权而采取的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的指挥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彭德怀。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着抗美援朝的结束。 (3)依据图片信息和图片中文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准备条件。 (4)依据图二和图三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保卫了国家安全,为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安全保障;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有助于建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生的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奶奶说:‘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啊,大家都很穷。我们穿的衣服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用的火柴叫洋火,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A. “一五”计划期间

B.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查看答案

胡绳说:“作为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是一心想中国富强的。问题是他过分相信了革命可以解决一切,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如果没有‘文革’,中国的改革不可能来得这么快。”作者对“文革”的认识不包括

A. “文革”是错误的革命

B. “文革”结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契机

C. “文革”应该被否定

D. “文革”也取得成果,应该肯定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 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 提高了生产效率

C.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 破坏了国民经济

 

查看答案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

A. 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 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

C. 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 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

 

查看答案

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3年    D. 1956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