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制度...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制度篇】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概括这种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2)概括材料二,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经济篇】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3)上图所示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他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

【科技篇】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园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

(4)列举宋代两项重大科技发明,

【艺术篇】

(5)下图的壁画出自何处?仔细观察这幅壁画,它向我们传达了哪些历史信息?               

 

(1)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2)元朝疆域辽阔, 行省制度. (3) 交子,北宋。 (4)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5)敦煌莫高窟。反映出唐朝社会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中外文化的结合,绘画艺术高超,宗教政策宽松,审美情趣的特点等(信息由材料中来,符合题意,回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述,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隋炀帝时期创立的科举制;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平民可以通过考试参政说明科举考试是以才能为选拔标注,从考试方式上看,科举制的特点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 (2)根据材料可知,材料表述的是元朝的疆域,汉朝和唐朝都疆域都比不上元朝的疆域,说明了元朝的疆域辽阔;根据所学可知,忽必烈针对元朝疆域辽阔的现实,在地方上设立行中书省,即行省制度。 (3)根据材料可知,图中的纸币是北宋时期出现在四川地区的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根据所学可知,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我国的著名的发明,且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发明指的是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5)根据图片可知,图中人物中的可知,反弹琵琶的是唐朝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人物造型,由此可知该壁画出自敦煌莫高窟;通过壁画中歌舞奏乐的场景可知,该壁画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昌盛。从风格上说,壁画带有异域风情,体现了中外文化结合的特点,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说,体现了唐朝绘画艺术的高超。敦煌莫高窟与宗教的传入密切相关,因此也体现了唐朝宽松的宗教政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朝创建的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建立这一制度的元朝皇帝是谁?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设立于清朝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有什么作用?

(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丝绸之路是唐代著名对外交往通道,但到宋代海上贸易兴盛,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远征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材料四中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

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

材料三  西藏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chè)签制度。该制度规定,达赖或班禅转世时,将几个“灵 童”的姓名和生辰分别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内,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清廷批准,才能成为合法继承人。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来自原著小说《水浒传》,请问该电视剧和小说呈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 )

A. 三国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查看答案

清朝时,蒙古族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叛乱。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的清朝皇帝是

A. 顺治皇帝    B. 康熙皇帝    C. 雍正皇帝    D. 乾隆皇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