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朝创建的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建立这一制度的元朝皇帝是谁?

(3)材料三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设立于清朝哪个皇帝统治时期?有什么作用?

(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1)隋代、三省六部制 (2)行省制;元世祖或者忽必烈 (3)废除丞相(宰相)制度 (4)军机处;雍正帝;强化了我国封建君主集权(或加强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等均可)。 (5)皇权高度膨胀;或中央集权日益加强(意思对即可得分。)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图中的三省六部是隋朝时期开创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度。 (2)根据地图中的众多的行省可知,这是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在地方上设立行中书,中央设立中书省。设立这一制度的是元朝的建立者元世祖忽必烈。 (3)根据材料可知,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臣乱政的教训,在中央针对宰相权力过大的情况,采取了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的措施。 (4)根据材料可知,图中的偏方指的是军机房,所指的机构是远征皇帝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同虚设,从而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是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标志。 (5)从材料变化可知,从隋朝的三省六部到明朝时废除宰相可知,皇帝的权力再不断的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谈及中国盛唐时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唐朝时,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其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材料二  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丝绸之路是唐代著名对外交往通道,但到宋代海上贸易兴盛,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中惊人的海上远征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远征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材料四中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根据材料一,说明唐朝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

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

材料三  西藏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了避免纷争,清朝建立了金瓶掣(chè)签制度。该制度规定,达赖或班禅转世时,将几个“灵 童”的姓名和生辰分别写在象牙签上,装入瓶内,由驻藏大臣监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清廷批准,才能成为合法继承人。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哇……”电视剧《水浒传》来自原著小说《水浒传》,请问该电视剧和小说呈现了哪个时期一群传奇英雄的故事( )

A. 三国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查看答案

清朝时,蒙古族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叛乱。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的清朝皇帝是

A. 顺治皇帝    B. 康熙皇帝    C. 雍正皇帝    D. 乾隆皇帝

 

查看答案

一位外国人曾经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在长城修筑史上,哪个朝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  )

A. 秦朝    B. 隋朝    C. 元朝    D. 明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