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时候,总爱找点借口,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借口的是 A. 虎门...

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时候,总爱找点借口,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借口的是

A. 虎门销烟    B.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C. 东学党起义    D. 义和团运动

 

B 【解析】A项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B项鸦片战争以后,侵略者不满既得利益,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分别以以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发动进攻清朝政府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符合题意;C项东学党起义是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借口;D项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梦想,进行了不懈地探索、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一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 ,人们的思想犮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问题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少数人觉悟了”领导了哪场重大运动?写出一个“少数人”的代表。这些“少数人”主张“学西洋”的什么?

问题二据材料二,康有为主要是通过哪一事件“变通旧法”?他的“变通旧法”比材料二“学西洋”进步在哪里?

问题三:材料三中“革命”指哪一历史事件?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问题四:材料四中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化过程有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不可轻易放过。

——《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漫画“洋人的朝廷”,如下图

——丘逢甲·春愁

材料四: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

(1):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指什么事件?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战争对有中国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去年指的是哪一年?这次战争结果怎样?这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的漫画出现在哪次战争之后,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4):田中奏折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世界的野心。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制造了哪两次事变,先后侵占中国东北和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假如你是晚清的一位读书人,在1906年,你不可能做到是(  )

A. 研究严复的译著《天演论》

B. 参加科举考试

C. 在京师大学堂接受高等教育

D. 通过魏源的《海国图志》了解世界

 

查看答案

参考下图:19454月,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延安隆重召开会议。这次会议解决了如何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它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  )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渡江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平津战役  ④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  ⑤百团大战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⑤④③①    C. ②⑤③①④    D. ⑤②④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