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作为中国...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的国家战略,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700年左右的丝绸之路并非只是一条道路,而是一个绵延4000英里,将太平洋与地中海连接起来的贸易网络。这条路上运输的货物都是奇珍异宝——黄金、宝石、香料、丝绸,伴随货物传送的还有故事、思想、信仰,以及本文故事的关键——技术。

于阗(今新疆和田)在8世纪时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为来往客商提供水与食物补给,同时也生产丝绸。于阗的说书人创作了一则传奇:

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公主,住在出产丝绸的帝国。有一天,她的父皇要把她嫁给遥远的出产玉石的国家的国王。产玉的王国不能出产丝绸,因为皇帝将产丝技术视为机密。公主决定把丝绸当作礼物送给自己的新子民,于是想出一条妙计。她准备好所有的东西,蚕茧、桑树种,把它们都藏在自己的凤冠里。她知道自己出发的时候,皇帝的侍卫不敢搜她的身。这就是于阗国得到丝绸的故事。

本画版出土于于阗的一所寺庙,这所寺庙中有佛像,也有印度教的湿婆与梵天画像。其他寺庙也都同时供奉着佛教、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诸神,还有一些本土神。

当然,我们并不知道丝绸是如何传到于阗的。但我们知道,观念、故事、神灵和丝绸确实在丝路上双向传播着。

——摘编自(英)尼尔·麦格雷尔《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1)阅读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

以下表述是从上面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纸相应的括号内划“√”;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0”。

①陆路丝绸之路以唐都长安为起点。

②唐朝时期,于阗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③说书人的故事真实再现了丝织技术传入于阗的经过。

④各国统治者的政策禁绝了丝绸之路上的技术传播。

⑤陆路丝绸之路的主要货物是奢侈品。

⑥丝绸之路上,各地区、民族文化得以交流。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海上丝绸之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材料三  郑和出使促成的中外交流(部分)

出使国家

输入当地的技术

带回中国的物产等

暹罗(今泰国)

☆种植小麦

☆在山坡开垦梯田

☆使用海盐,当地人不再食用碘含量低的矿盐

☆耐藏且不易蛀坏的暹米

☆暹罗出产的紫檀木,因其质地坚硬,可用作造船

爪洼及旧港(今印度尼西亚爪洼岛及苏门答腊)

☆建屋技术

☆耕种技术

☆弈棋(围棋)和皮影戏

☆各种香料,如胡椒、苏木、槟榔等

☆点燃后防疫症的金银香、沉香、黄蜡等

 

材料四  中国商货在西南洋市场的扩充,刺激了国内工艺品的生产,不但使得国库充盈、民生日裕,也鼓励了国人向海外拓殖发展的兴趣。虽其后以郑和的逝世(宣德末),加上朝中大臣鉴于维持舰队、赏赐贡使,靡费不赀,因而停止了远洋探险的活动,但是沿海居民到南洋经商的风气,迄明末犹未止。

(3)依据材料三、四和所学,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积极影响和明代政府停止远洋航行的原因。

材料五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3)依据材料五并联系现实,简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1)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陆上丝绸之路受阻;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答出2点即可) (3)积极影响: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刺激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将先进技术传入南洋地区;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停止远洋航海的原因: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成为政府经济负担;用来输出的物品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明朝国力衰退。(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4)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等。(答出两项即可,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1)①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陆路丝绸之路以唐都长安为起点。材料没有涉及,括号内划“0”; ②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时期,于阗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结论是从上面材料中得出的,括号内划“√”; ③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说书人的故事真实再现了丝织技术传入于阗的经过。结论错误,括号内划“×”; 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各国统治者的政策禁绝了丝绸之路上的技术传播。结论错误,括号内划“×”; ⑤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陆路丝绸之路的主要货物是奢侈品。结论是从上面材料中得出的,括号内划“√”; ⑥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丝绸之路上,各地区、民族文化得以交流。结论是从上面材料中得出的,括号内划“√”; (2)依据材料信息: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可知,陆上丝绸之路受阻;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刺激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将先进技术传入南洋地区;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停止远洋航海的原因: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成为政府经济负担;用来输出的物品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明朝国力衰退。 (4)开放性题目,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 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 图三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 图四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京张铁路

 

查看答案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北魏孝文帝让鲜卑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

B.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1950年我国开始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查看答案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A. 战略核潜艇

B. 人造地球卫星

C. 长征运载火箭

D. 原子弹

 

查看答案

“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 就业制度的变化

B. 综合国力的提升

C. 医保制度的建立

D. 人民生活的提高

 

查看答案

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A. 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 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