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7年,在历经炒股、炒房各种浪潮后,“回归实业”成为了中国舆论关注的热点。从...

2017年,在历经炒股、炒房各种浪潮后,“回归实业”成为了中国舆论关注的热点。从全球角度看,重提制造业、回归实业发展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政府的热点议题。立足于中国,从近代出发,共同见证实业的昨天与今天。

材料一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材料二  李鸿章自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材料三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1)材料一,中国在1861年和1898年分别作出了什么反应,迈开近代化的步伐?

(2)根据材料一,说出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转变。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李鸿章一辈子“勉强涂饰”、“裱糊”大清的目的是什么?有历史学家认为,他的“裱糊”活动并非完全“虚有其表”,为什么这么说?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时期,国内有哪三支新式海军?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

 

(1)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或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 (2)从学习西方器物技术到学习制度 (3)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一定程度上抵制西方经济入侵。任意两点。 (4)北洋、南洋、福建 成绩优异;道德高尚;维护国家尊严(任选两点) 【解析】(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学习西方器物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李鸿章掀起了洋务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一定程度上抵制西方经济入侵; (4)第一问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建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第二问依据材料可知,中国留学生成绩优异;道德高尚;维护国家尊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法国

 

查看答案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 训练新式陆海军

C. 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    D.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查看答案

《醒来 110年的中国变革》一书中写道:“从1895年到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转化成的实际行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 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 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C. 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D. 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 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 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