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请休运用所掌握的历...

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请休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  【成语分类——感受传统文化】

(1)成语典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请将下面的成语典故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只填序号)

①三国茅庐 ②草木皆兵 ③风声鹤唳 ④草船借箭 ⑤诸葛亮借东风 ⑥投鞭断流

出处

相关成语典故

《三国演义》

 

淝水之战

 

 

任务二  【运用年代尺——形成时空观念】

(2)根据下面年代尺上西汉建立到灭亡的时间,计算西汉存在了____年。

(3)公元纪年法规定:每100年是一个“世纪”,每10年叫做一个“年代”。

比如:西晋的建立可以表述为:西晋建立于3世纪60年代。那么北魏统一北方是在_______世纪_______年代。

(4)在年代尺上统一过北方的政权有哪些?简述西域都护建立的重要意义。

任务三  【评价人物——提升史证意识】

(5)“秦皇汉武”是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请你结合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措施,说明他是如何巩固大一统局面的。

 

(1)《三国演义》:①④⑤淝水之战:②③⑥ (2)210年 (3)5世纪30年代 (4)统一北方的政权: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 作用: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或证明了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政治: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大大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培养治阶级需要的儒家人才,在思想上达到大一统。 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政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因此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有:①④⑤;淝水之战前,多数大臣反对攻晋,但苻坚自恃兵多势强,一意孤行,他吹嘘自己有百万大军,只要把马鞭投入江中,就足以阻断江水,但是战争开始不久,福建望见晋军阵容严整,又把远处八公山上摇动的草木误认为都是晋军,不由得心虚胆怯。晋军溃败以后,一路上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是晋军追来,更是胆战心惊。因此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有:②③⑥ (2)根据公元纪年法的含义,计算公元前××年与公元××年相距多少年,把这两个数字相加即可,如,西汉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01年,灭亡的时间是公元9年,西汉存在了210年。 (3)根据公元纪年法规定:每100年是一个“世纪”,每10年叫做一个“年代”。比如:西晋的建立可以表述为:西晋建立于3世纪60年代。因此北魏统一北方的时间是439年,即5世纪30年代。 (4)第一问根据年代尺上显示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北方的政权有: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西域都护建立的重要意义是: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或证明了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大大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培养治阶级需要的儒家人才,在思想上达到大一统。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政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境内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与交融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材料二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的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316年,西晋被匈奴族刘渊部所灭。

材料三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期,提倡儒学治国,认为鲜卑族必须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才能巩固政权。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材料二、三均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1)材料一中,西晋时期内迁到今天山西境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简析西晋短期灭亡的原因。

(3)材料三中北魏孝文帝认为学习汉文化的目的是什么?列举其推行改革的汉化措施。

(4)综上所述,除民族交融外,请写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另一个阶段特征。

 

查看答案

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国力强盛的主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氏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二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简述汉文帝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3)材料三(宋书)中描写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简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4)材料四(齐民要术)的作者是何人?这本书有何重要历史价值?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古代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社会不断的进步,识读下面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丝绸之路

图二造纸术的传播

(1)图一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位历史人物的贡献密不可分?为什么史书上把他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

(2)根据图一,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近到达点。并列举汉朝与西域在这条丝路上相互交流的具体事例。 (3)根据图二,按照时间顺序,制作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大事年表。并简述其传播的作用。

 

查看答案

小明暑假跟随某旅行社去参观了世界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岗石窟。他去的地方是。

A. 河南洛阳    B. 山西大同    C. 陕西西安    D. 甘肃敦煌

 

查看答案

下边是张艳同学制作的历史人物简介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