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境内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与交融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境内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与交融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材料二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的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316年,西晋被匈奴族刘渊部所灭。

材料三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期,提倡儒学治国,认为鲜卑族必须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才能巩固政权。他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材料二、三均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1)材料一中,西晋时期内迁到今天山西境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简析西晋短期灭亡的原因。

(3)材料三中北魏孝文帝认为学习汉文化的目的是什么?列举其推行改革的汉化措施。

(4)综上所述,除民族交融外,请写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另一个阶段特征。

 

(1)匈奴和羯族等。 (2)西晋统治腐朽;内迁少数民族的反抗;“八王之乱”耗尽西晋国力等。 (3)目的:巩固统治。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4)政权分立;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1)根据材料一“《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2)根据材料二“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的各族人民收取重税,……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316年,西晋被匈奴族刘渊部所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惠帝时,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爆发“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因此,西晋短期灭亡的原因有西晋统治腐朽;内迁少数民族的反抗;“八王之乱”耗尽西晋国力等。 (3)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期,提倡儒学治国,认为鲜卑族必须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才能巩固政权”可知北魏孝文帝认为学习汉文化的目的是:巩固统治。第二问,孝文帝实行汉化的措施有: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战乱频繁,政权分立。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包括少数民族)纷纷向南迁移,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地区也发生变化。因此,除民族交融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另一个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或江南地区的开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的发展是国家国力强盛的主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氏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二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二,简述汉文帝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3)材料三(宋书)中描写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简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4)材料四(齐民要术)的作者是何人?这本书有何重要历史价值?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古代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社会不断的进步,识读下面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一丝绸之路

图二造纸术的传播

(1)图一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位历史人物的贡献密不可分?为什么史书上把他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

(2)根据图一,写出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近到达点。并列举汉朝与西域在这条丝路上相互交流的具体事例。 (3)根据图二,按照时间顺序,制作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大事年表。并简述其传播的作用。

 

查看答案

小明暑假跟随某旅行社去参观了世界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岗石窟。他去的地方是。

A. 河南洛阳    B. 山西大同    C. 陕西西安    D. 甘肃敦煌

 

查看答案

下边是张艳同学制作的历史人物简介的知识卡片,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下列推动书法艺术持久发展的原因有。

①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方便,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③《兰亭序集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