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一...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材料一: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哪一行业的生产情况?

(2)比较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农业;造船业。 (2)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 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任答一点即可) (3)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4)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或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图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农业的生产情况;根据材料一中图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二反映的是造船业的生产情况。 (2)根据对材料二、三的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宋发生了的变化是: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任答一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4)根据材料及上述的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使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南方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或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人称颂它的历史功效:“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古人评论它说:“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

   材料三  它的《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它”指的是什么?

(2)“它”开凿于何时?开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请你说出“它”的中心A地名是 ______ ,南起B地名是 ______ (即是今: ______ )北至C地名是 ______ (即是今: ______ )

(4)结合三则材料,如何评价“它”的开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指的是隋朝什么河?开凿者是谁?

(2)写出上图河流的南北两至点和中心:

A            B            C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河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3)材料中作者认为此河的开凿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材料三: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过,此河北通…之渔商,南运…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河开凿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中“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如下图)

材料四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3)上述材料所说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伟大工程?

(4)材料一图中的ABC三处地名是:

(5)这一工程的开通又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辨析题:小题内容叙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长安,史称北宋。

 

查看答案

南宋兴起的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