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三:1877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把“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西亚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     △     。此后,德国历史学家又将这一道路的含义延伸到从中国通向遥远西方的道路。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四: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人教版七年级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更相诛伐”的局面与什么制度的实施有关?材料中“安宁之术”指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指谁?根据材料分析推恩令的作用。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的横线处应为什么内容?这一道路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5)试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

 

(1)分封制;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汉武帝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3)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4)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解析】(1)根据材料一: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导致后来“诸侯更相诛伐”,秦始皇开始“易制”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根据材料二,由《汉书·主父偃传》内容,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3)根据材料三,由“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西亚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的内容,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的商品流通世界,西方的商品和文化也传到了中国,起到了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 (4)由西域都护的设置,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由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因此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统一。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文化上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民族关系越来越密切,交流增多;对外交流频繁,逐步走向世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查看答案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祖冲之    B. 贾思勰    C. 顾恺之    D. 郦道元

 

查看答案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

A. 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 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 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 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查看答案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 北魏的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 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查看答案

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