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派武将担任地方的知州 B. ...

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派武将担任地方的知州

B.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C. 武将主持国家的军政大事

D. 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武将篡弑重演,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无统兵权。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故ABC的表述错误。宋朝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是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是加强君权,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重视文人,轻视武将是简单的理解。理解这一点,解答此题较容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

A. 宋朝重武轻文    B. 宋朝重文轻武    C. 从军死伤几率大    D. 从军收入低

 

查看答案

“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赵匡胤    D. 李世民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拒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一五”计划时期,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

(1)材料一中,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得益于哪些农业政策?

材料二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失误与挫折。

 

(2)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

(3)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的发展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为了让农产品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求,我国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  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我国的主要矛盾,并明确指出当前当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材料一这一事情发生在什么时期?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哪次会议?会议中指出的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材料三  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和国家主席······被非法隔离和批斗达三年之久,并被完全剥夺申辩的权利,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含冤逝世。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一  下边这幅油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预示着中国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1)结合材料一,给这幅油画命名。你如何理解这幅油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预示着中国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据材料二回答,抗美援朝战争最后结果如何?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四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3)材料三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有什么消极作用? “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4)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5)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6)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