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族的任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者徐中约...

民族的任弱、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材料二 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大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三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请冋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指彷我果的哪一选官制度?该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选官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受其直接影响的行业(部门)。

(3)依据以上材料,归纳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1)科举制度.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2)特点:用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考生来源广泛;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行业:教育事业. (3)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知识点。由材料一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可知材料一中的“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2)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有关知识。由材料二的“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大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用考试选拔人才。当时直接受科举制度影响的行业是教育事业。 (3)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影响的有关知识。由材料一的“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可知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由材料二的“唐朝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大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可知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点睛:本题以科举制度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的有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唐太宗的三则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速,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攀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数耳,若兵戈屡动,土水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

材料三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煸万绪,颓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四则材料均摘自《贞观政要》

(1)唐太宗发表材料一言论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3)阅读材料三,唐太宗为了避免“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任用了哪几个名臣?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做一名封建明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指出两点。

 

查看答案

唐太宗时知人善用,人才辈出,如人称“房谋杜断”中的____

 

查看答案

南宋时著名的抗金将领是__,他领导的“岳家军”英勇善战,在__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查看答案

__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__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查看答案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__(写古称);南至__(写古称),全长两千多公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