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二:(1978年)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材料三:(1992年的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观赏后)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回答问题:

(1)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状况,我国制定了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中,党和国家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哪方面建设上来?

(3)为了实现材料三中的愿望,在这次会议中作出了哪项伟大的决策?并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材料中两代领导人对国家富强的期望给了你什么启示?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建设。 (3)改革开放、 邓小平。 (4)如我国政府关注国计民生,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立志报效祖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由材料一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重工业落后,为此,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试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根据题文中的时间判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我国政府关注国计民生,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立志报效祖国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措施。

材料二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国家

项目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 949

 

 

(2)依据材料二,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3)依据材料三,导致我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查看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     )

A. 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    B. 真理标准

C. 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

 

查看答案

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

A.“大跃进”时期              B.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土地改革时期

 

查看答案

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