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美国和俄罗斯是当代世界较有影响...

大国的兴衰消长,始终是世界舞台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美国和俄罗斯是当代世界较有影响力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这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家,这是一个从殖民地中诞生的国家,史册中记载着辉煌的反抗子民统治的战争,也留下了印第安人的血泪与奴隶制度的罪恶,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里程。

材料二  19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起来,工厂和矿场中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但是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增长了两倍,而英国增长了近30倍,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

材料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开始,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十年代的苏俄(苏联)、美国都遭遇了严重的经常危机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使这个国家走出了困境。

材料四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不同之处。

(2)为解决材料二所说的问题,俄国采取什么措施使其发生了重大转折?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俄国一面调停,一面充当帮凶趁火打劫,请用一句话概括相关的侵略史实。

(3)苏俄新经常政策“新”在哪里?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苏俄经常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本国产生了什么相同的影响?

(4)材料四表面二战是一场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宣布中、美、苏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相互合作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有什么新认识?

 

(1)不同之处:美国独立战争是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南北战争是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2)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一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3)新经济政策中的“新”指的是它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共同作用:通过制度创新帮助本国逐渐的恢复经济,度过难关. (4)事件: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苏对峙形成标志: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5)认识:根据国情,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发展国家;国情不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会不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能够联合起来;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美国崛起的有关知识。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的阻碍俄国出现统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实行l861年改革。俄国l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中国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此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点。1921年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策中的“新”指的是它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分析材料三的“二十年代的苏俄(苏联)、美国都遭遇了严重的经常危机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使这个国家走出了困境。”结合所学知识,苏俄经常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本国产生了的相同的影响是:通过制度创新帮助本国逐渐的恢复经济,度过难关。 (4)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10月9 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中、美、苏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相互合作,协同作战。1949年以美国为首帝国主义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了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华沙条约。它使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冷战”进一步加剧,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5)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答案开放。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到的认识是:各国要根据国情,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发展国家;国情不同,各国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会不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能够联合起来;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等。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美国独立战争;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美国南北战争;人教版九年级上·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经济大危机;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前美国总统奥巴马高调宣布:美国未来的战略重点在亚太,亚太地区又成为大国角逐的重要舞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为缓和在亚太地区的矛盾,通过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进行了“安排”。

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决定占领印度支那和南太平洋诸国,以夺取那里丰富的战略资源,并控制主要交通线。当时美国是日本南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最大障碍。

——《世界历史》

材料三:随着美苏主导下的冷战不断加剧,美苏在亚太和远东地区的争夺也愈发激烈。新中国的成立使亚洲形势发生了巨变。美国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日本在亚洲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改变了其对日政策,由占领初期的遏制转变为扶植……

——石善涛《中苏同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日政策》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主要是在哪两个国家之间?这次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给中国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扫除材料二中所述“障碍”,日本采取了什么军事行动?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方面作出了什么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苏联对日宣战是履行在哪一会议的承诺?

 

(3)据材料三说明二战后美国“改变其对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联系美国在中国南海频频

挑起事端,在朝鲜半岛针对中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和即将上台的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叫嚣贸易保护主义,分析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是否发生了变化?你认为影响“和平发展”主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4)作为生活在亚太地区的人民,该如何维护这一地区的和平,请你向国际社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材料二 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三 空间技术包括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新科学技术,并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基础。空间技术的发展开创了卫星通信、空间科学和军事应用等领域。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为英国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请写出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2)材料二提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什么为标志?

 

 

(3)综上所述,三次工业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一顶礼帽、一撮胡须、一条肥大的裤子、一根手杖、一双特大号的破皮鞋,再加上独特的走路姿势……这一银幕形象会出现在                                     (   )

A. 《乱世佳人》    B. 《摩登时代》    C. 《泰坦尼克号》    D. 《阿凡达》

 

查看答案

“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实际上是(   )

A. 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    B. 高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

C.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D.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新航路开辟后,非洲逐渐沦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非洲人民通过500多年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使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其“寿终正寝”的标志是(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

C.阿尔及利亚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