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懦弱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二战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临。“美英盟军抢滩登陆”、苏联军队抢先占领柏林;面对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规模的反攻...

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

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亿)

参战人员(亿)

伤亡人员(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1.1

1.9

40000

 

 

(1)材料一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二战前夕,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了什么政策?后来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

(2)材料二中“美英盟军抢滩登陆”的事件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苏联对日宣战”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上作出的决定?从材料二中体现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除材料中涉及的问题外,请再举出一例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问题。

(5)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对此你有何感想?

 

(1)日本偷袭珍珠港,绥靖政策,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世界同盟 (2)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 (3)雅尔塔会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作战 (4)霸权主义或恐怖主义等(写一个) (5)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1)本题考查二战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美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了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绥靖政策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在美国华盛顿共同签订《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诺曼底登陆战作用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东西两面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灭。故材料二中“美英盟军抢滩登陆”的事件是诺曼底登陆。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在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分析材料二的“美英盟军抢滩登陆、苏联军队抢先占领柏林;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规模的反攻”可以看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作战。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除材料中涉及的问题属于战争,除了战争之外,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都是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问题。 (5)分析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点睛:战争是人类历史不变的话题,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20世纪,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一定要准确把握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罗斯福

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⑴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⑵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⑶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⑷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

 

查看答案

材料一:顾维钧虽然再次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的意愿,并做了出色的发言,但1919年4月29日,美、英、法三国代表约见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把最高会议决定的方案通知中国,最终决定将日本的无理要求纳入对德合约。

材料二:该条约的实质是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它结束了一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1)材料一中的“和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最高会议对中国提出的要求的决定,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该条约”是什么条约?依据材料及所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材料相关的国际会议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这两次会议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从中国在会议中的遭遇,我们等得到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苏联成立和解体的时间分别是( 

A.1922年,1991年B.1924年,1989年

C.1926年,1991年D.1936年,1989年

 

查看答案

东欧剧变主要是指(  )

A. 国家名称的变化    B. 社会制度的变化    C. 国家体制的变化    D. 执政党的变化

 

查看答案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至80年代下半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

A. 美国的扶持    B.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 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D. 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