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如下表: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46.2%

 

28.4%

40.6%

16.5%

8.4%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

---罗斯福

料三: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们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⑴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两个国家?

⑵为挽救危机,这两个国家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⑶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⑷德国是如何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设想的?

 

(1)美国,德国 (2)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 (3)不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 (4)与意大利、日本结成轴心国集团,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1)分析材料一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英、德、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表”可以看出这场大危机中遭受打击最严重的是美国和德国。 (2)材料二的“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的应用”指的是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从材料三的“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来看,德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的措施是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3)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不能实现。因为罗斯福行政只是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源,因此危机还会发生。 (4)德国为了实施“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这一目标,1937年与意大利、日本结成轴心国集团,对外侵略扩张,在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点睛: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各国采取措施,应对经济危机。美国的措施是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的措施是建立法西斯专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顾维钧虽然再次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的意愿,并做了出色的发言,但1919年4月29日,美、英、法三国代表约见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把最高会议决定的方案通知中国,最终决定将日本的无理要求纳入对德合约。

材料二:该条约的实质是确认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实行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它结束了一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

(1)材料一中的“和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最高会议对中国提出的要求的决定,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该条约”是什么条约?依据材料及所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材料相关的国际会议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这两次会议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从中国在会议中的遭遇,我们等得到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苏联成立和解体的时间分别是( 

A.1922年,1991年B.1924年,1989年

C.1926年,1991年D.1936年,1989年

 

查看答案

东欧剧变主要是指(  )

A. 国家名称的变化    B. 社会制度的变化    C. 国家体制的变化    D. 执政党的变化

 

查看答案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至80年代下半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

A. 美国的扶持    B.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 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D. 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查看答案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   )

A. 来克星顿枪声    B. 诺曼底登陆    C. 中途岛战役    D. 珍珠港事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