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4分)

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4分

 

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8分)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了“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使西汉王朝在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可以看到,两者目的是相同的,但是结果却不相同。 考点:秦始皇、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思想方面的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三国是哪3个国家?并分别写出建立者和时间。(9分)

(2)简单写出三国鼎立中你最感兴趣的2个故事。写出不少于3个和三国有关的成语。(7分)

(3)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英雄是哪位?(不写曹操,因为他是生活在东汉末年)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们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4分)

(2)材料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这两次改革的主持人是谁?在改革过程中,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查看答案

下列观点,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画上“√”否则画上“×”共10分

(1)商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最早国家的产生。                                    

(2)春秋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了。                        

(3)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被称作东西二京,长安城里还有较为完备的下水道。      

(4)佛教史载东汉末年传入我国的,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又深远的影响                  

(5)三国时,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查看答案

列举题10分

(1)列举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三例)(6分)

(2)列举三国和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四例即可)(4分) 

 

查看答案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