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们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4分)

(2)材料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这两次改革的主持人是谁?在改革过程中,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1)材料一 商鞅变法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秦孝公 北魏孝文帝 敢于向旧势力挑战,创新精神(其他意思对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1)问,分析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材料一是商鞅变法,材料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问,商鞅变法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的。孝文帝改革是由孝文帝主持进行的。商鞅变法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孝文帝改革强制鲜卑贵族接受汉化。所以两次改革都向旧势力进行了挑战,围绕这个角度回答即可。 考点: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观点,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画上“√”否则画上“×”共10分

(1)商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最早国家的产生。                                    

(2)春秋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了。                        

(3)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被称作东西二京,长安城里还有较为完备的下水道。      

(4)佛教史载东汉末年传入我国的,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又深远的影响                  

(5)三国时,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查看答案

列举题10分

(1)列举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三例)(6分)

(2)列举三国和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四例即可)(4分) 

 

查看答案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查看答案

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查看答案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要反映了  

A、南朝统治者大力抑制佛教

B、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

C、南方气候润湿,雨水较多

D、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