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

(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如图,1957—1966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6ec8aac122bd4f6e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2分)

(2)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误”主要指的是什么?为纠正“失误”,党中央在1960年提出了什么经济方针?由此,你获得了哪些认识?(5分)

 

(1)原因: ① 辛亥革命的推动(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者展。) ②“一战”的影响(或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认识: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决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既允许犯错误,又敢于纠正自身的不足和错误;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键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根据材料一的提示作答即可,两个关键信息点,辛亥革命,一战。 由图示下面的文字可以在知道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了纠正错误,在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认识类只需要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8 分)如图,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一:右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三:17 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 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3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2 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噶尔丹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3 分)

 

查看答案

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

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的彻底消除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D、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的历史结束

 

查看答案

“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农奴制改革

 

查看答案

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片,走向整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交通事业的发展成本   B、地理知识的积累

C、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D、航海探险家的贡献

 

查看答案

如图,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6ec8aac122bd4f6e

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l: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交通业D、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