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曾用做麻醉剂的“笑气”是一种氮氧化合物,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笑气”的...

曾用做麻醉剂的“笑气”是一种氮氧化合物,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笑气”的化学式是(  )

A. N2O3    B. N2O    C. NO2    D. NO

 

B 【解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N2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0, x=+3;相同方法计算出. N2O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 C. NO2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D. 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质量为150 g的烧杯中加入100 g过氧化氢溶液,再向其中加入2 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和剩余物质总质量为250.4 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查看答案

柠檬酸(C6H8O7)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用棉花蘸取柠檬酸溶液,擦洗杯子内的茶渍。

(1)柠檬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现配制200 g质量分数为40%的柠檬酸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①称量_______g柠檬酸固体;②用量筒量取________ mL水(ρ≈1 g/cm3);③溶解;④装瓶、贴标签:在如图的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________

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50g质量分数为40%的柠檬酸溶液,稀释成10%的柠檬酸溶液,需加水______g。

 

查看答案

某学习同学在做“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对生成物的成分产生了质疑:水和过氧化氢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那么氢气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水外,是否有过氧化氢生成呢?带着疑问,该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氢气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水,还有过氧化氢生成.

【查阅资料】

(1)在一定条件下(低温环境下),氢气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水外,还有过氧化氢生成.

(2)过氧化氢溶液能使无色的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色.

【实验探究】

主要步骤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注射器内的稀硫酸接入到盛有锌粒的锥形瓶中

在锌粒表面有      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点燃经验纯后的氢气,用底部结有并冰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用漏斗和试管收集所得液体.向试管

中加入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试管中液体由无色变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过氧化氢生成

【评价反思】实验中将氢气燃烧的火焰对着冰,冰的作用是      (填序号).

①用冰有利于吸收氢气燃烧产生的气体

②用冰创设低温环境,使部分氢气燃烧产生一定量的过氧化氢

③有利于生成的过氧化氢和较低的温度下溶入冰融化成的水中,便于收集

【拓展分析】除氢气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两种氧化物外,金属钠也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Na2O2).请写出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查看答案

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

(1)若A中盛放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B中盛放二氧化碳气体,C中盛放稀盐酸。将分液漏斗中的浓氢氧化钠注入B中,此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K,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中盛放足量的________,B中盛放蒸馏水,C中盛放某红色溶液。打开止水夹K,将A中物质滴入B中充分接触后,可观察到B中液体进入C中,C中红色溶液变成无色。C中盛放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干冰做了一组有趣的实验。

(1)将一小块干冰放入图1所示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干冰放入盛有少量热水的玻璃碗中,用绳子蘸取洗涤灵水在碗口轻轻刮一层薄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水膜鼓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干冰中间挖一个槽,将镁条点燃放入槽内(如图3所示),在上方盖一块干冰,观察到镁条继续燃烧,有黑白相间的固体生成,该固体的成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